軟件工程專業
專業定位
軟件工程專業是廣東省特色專業,本專業依托軟件行業,立足珠三角,輻射華南,面向全國,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厚基礎、寬專業、高素質、強能力、重德育、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圍繞大型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工程方法、關鍵技術和相關工具構建課程體系。通過夯實工程技術基礎,重點培養企業級應用、手機移動應用、智能信息處理、信息安全等領域的軟件分析、設計和開發的專業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著眼大灣區經濟建設對軟件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培養富有社會責任感,扎實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基礎,熟悉軟件開發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備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勝任基礎軟件或復雜應用軟件系統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等工作,并能夠綜合考慮法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具有工程創新意識、創業意識、團隊精神、溝通表達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培養規格
1.學制:4年
2.學分:165學分
3.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4.知識要求: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識;系統地掌握數理基礎知識、工程學和經濟管理基礎知識;有較全面的專業技術知識。
5.能力要求:具備從事工程實踐所需的專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適應學科發展的能力;具有將軟件工程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工具應用于軟件設計、軟件構造、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良好的工程素養,在基礎研發、工程設計和實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6.素質要求:具備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有法律意識、注重職業道德修養;有誠信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交流和溝通能力;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本專業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系統與應用并重。課程設置上遵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課程內容強調專業技術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課程授課注重考察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與運用,加強工程訓練和實踐環節,實現與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系統工程等相關學科的融合。
2.核心課程:離散數學、程序設計基礎、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概論、計算機網絡、軟件建模技術、JAVA Web開發技術、JavaEE架構與程序設計、人工智能、Python數據分析。
3.實踐教學環節:
(1)公共實踐類:入學教育、軍事訓練、勞動教育、畢業教育、大學英語晨讀、校規校紀與安全教育、課外培養。
(2)專業實踐類:軟件設計基礎實踐、數據庫系統綜合實踐、軟件工程綜合實踐、大型軟件項目綜合實訓、畢業實習(實訓)、畢業設計。
師資隊伍
軟件工程專業現有33名教師,其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30人(比例超過9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5人(比例超過40%)。
所有教師均擁有計算機類或電子信息類專業背景,部分教師是擁有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型專任教師,還有一些來自企業或行業的兼職教師。
教學條件
本專業依托計算機應用技術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擁有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軟件研究所,國際福祉聯合研究中心。設有軟件設計與開發實驗室、軟件測試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機器視覺實驗室、智能數據分析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軟件項目實訓平臺等支持課程與實訓的實驗環境。實驗用房面積4727平方米,設備總投入2626余萬元,擁有服務器、計算機、圖形工作站、ARM實驗箱等設備2200余套,其中具備用于機器學習計算的服務器英偉達DGX-1設備。有校外實習基地50多家。與國外知名大學開展聯合培養人才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深造與發展空間。
專業特色
本專業強調基礎理論的系統性和實踐技能的先進性相結合,學生素質的全面性和學生專長的鮮明性相結合,側重軟件工程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工程應用的能力培養。在寬口徑、厚基礎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建設形成了“能力培養為核心、實踐教學不斷線、校企合作深融合”的專業特色。通過設置特色專業課程和項目實踐環節,在軟件系統設計、智能軟件開發、互聯網軟件開發、智能數據應用分析等方向上為軟件行業培養了合格的工程人才。軟件技術人才在我國有著極大的社會需求,畢業生可在通信、軟件、創意和媒體等行業以及政府和公共事業部門從事軟件開發、測試、維護、軟件項目管理等工作或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