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
專業定位
社會工作(Social Work),專業代碼:030302,隸屬社會學一級學科,是一個與國際接軌、應用性強的新興專業。本專業以助人自助為理念,運用科學知識與專業方法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與社會環境良性互動,增強或恢復其社會功能,以預防或舒緩社會問題,主要涉及社會治理、社會政策、社區建設、社會組織發展與社會服務等領域。本專業是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國家緊缺人才對應專業,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和社會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社會學、法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熟悉社會服務、社會保障領域的法規與政策,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技能,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等專業方法,在黨政機關、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團體、基金會、基層自治組織、福利機構等單位從事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社會調查與評估等工作,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管理與專業服務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培養規格
一、學位授予要求
本專業學制4年,須符合珠??萍紝W院本科生畢業基本條件,并完成不少于800小時的專業實習,總學分不少于160學分,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二、學生素質、知識與技能要求
學生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品行端正,遵紀守法;具有團隊合作意識,遵守專業倫理和職業道德;掌握社會工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掌握基礎的心理學、法學、管理學、人類學、倫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知識,熟悉我國的基本國情,了解世界人口、民族、文化、國家概況;具有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能夠運用外語進行基本溝通交流;熟練掌握辦公軟件和新媒體宣傳手段;具備從事社會調查、社會政策分析、社會服務項目開發與實施的專業技能。
課程體系
一、課程類型: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教學環節。
二、主干學科:社會學、人類學、社會工作。
三、核心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文化人類學概論、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社會保障概論、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四、特色課程:青少年社會工作、個案社會工作、社區發展、社工項目管理。
五、專業實踐類課程和環節:個案工作實驗、小組工作實驗、社會服務機構調查、社工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14人,博士3人,在讀博士6人,雙師型教師13人。專業背景涉及社會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領域,多人承擔省部級、市級科研項目,并具有豐富的社工實務經驗。近年來承擔或參與省級、市廳級縱向科研項目共計5項,橫向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
教學條件
本專業擁有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兩個專業實驗室,配備個案社會工作(TPR)實訓等軟件,在珠三角地區與政府機關、行業協會、社工機構等單位開展協同育人合作;在珠海市金灣社會創新谷建有“廣東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珠海市金灣區司法局、珠海市豫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珠海市金灣區養老服務協會等21個單位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廣東聯眾戒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江門市新會區蒲公英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等5個單位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50000多平方米,提供了充足的文獻資源。學校建有校園網絡信息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支持保障。
圖1:金灣社會創新谷——廣東省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圖2:社工機構專業認知實習活動
圖3:小組工作實驗室
圖4:個案工作(TPR)實訓軟件
圖5:與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協同育人合作洽談
專業特色
本專業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服務需求重點,設置通用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司法社會工作三個專業方向,實施分類指導,突出實務技能訓練,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協作能力的“三能”型人才,注重以項目化和案例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務技能。畢業生可以在黨政機關、企業、公司的社會服務與人事部門、街道辦事處、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和基金會等單位,從事社會組織管理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工作;近三年考取研究生共30余人,考取院校包括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等知名學府;考取公務員20余人,主要在粵港澳大灣區黨政機關工作。
榮譽獲獎
近幾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專業競賽獲獎30余項,其中,謝燕婷等8名學生《“朝花夕拾”——長者自我增權服務項目》獲2015年“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金獎,王一冉等7名學生《優果—打通精準助農的最后一公里》項目,在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獲銀獎。
圖6:2015年獲得第四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金獎
圖7:2016年獲團中央“活力團支”部稱號
圖8:2019年獲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銀獎
圖9:2019年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優秀獎
圖10:2020年獲全國大學生職業發展大賽一等獎
圖11:2020年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環保知識競賽優秀獎
圖12:2021年獲廣東省民辦院校第六屆“微黨課”比賽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