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專業
專業定位
音樂表演專業緊扣國家發展需求,在新文科、新師范建設的背景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開展多種模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依據學生基礎和專業特點,堅持“重基礎、強技術、寬適應”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途徑,努力建設一流音樂表演專業,培養應用型的本科人才,為社會作貢獻。
培養目標
音樂表演專業培養具有高水平音樂表演能力和文化藝術修養,能夠從事專業音樂表演、國民音樂教育社團音樂組織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在音樂表演工作者中,既有代表著本行業高水平的獨奏(唱)家,也有在各個層級團隊中以合奏、合唱或伴奏(以下簡稱“合作”)的身份參與音樂表演活動的演員,以及在各級各類學校、群藝館、文化宮等單位工作的音樂教師,還有在群眾日常音樂文化生活場所或社區、社團等從事音樂表演或組織管理的音樂工作者。
培養規格
學制:4年
學分:144學分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畢業要求:
1[思想品德]
1.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領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精髓。
1.2了解中國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忠于祖國和人民。
1.3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社會責任心。
2[專業能力]
2.1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掌握音樂表演的一般規律,具有較強的音樂表演能力,具有駕馭舞臺的能力。
2.2具有從事常規音樂表演項目策劃、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3了解國內外本專業發展現狀及理論前沿,本專業未來發展趨勢。
3[學科素養]
3.1掌握系統學科基本知識,具有良好的學科思維品質。
3.2具有較好的學科知識整合能力,能夠將學科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融會貫通,具備從事國民音樂教育、文化藝術傳播工作的能力。
4[專業拓展]
4.1具備從事本專業學術研究所必需的外語、計算機、互聯網、普通話等的相應水平。
4.2富有創新精神,初步具有跨學科的學術思維。
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中,重視技術技能型課程、基礎理論課的開設,突出基礎理論課的多元開放特征。在音樂與舞蹈專業之間開設藝術通識課程(如藝術概論、藝術美學、藝術史論等)和相互間的學科滲透課程(如音樂名作欣賞、美術名作欣賞、舞蹈名作欣賞、書法名作欣賞等)。
1.主干學科:音樂與舞蹈學
2.核心課程:聲樂(鋼琴、器樂)、形體與舞蹈、應用和聲、音樂作品分析、中國傳統音樂、西方音樂史、中國音樂史、視唱練耳、合唱(合奏)與指揮。
3.公共實踐類課程和環節:入學教育、軍事訓練、勞動教育、畢業教育、校規校紀與安全教育、課外培養。
4.專業實踐類課程和環節:畢業音樂會、視唱練耳、合唱(合奏)與指揮、即興伴奏、第二樂器技能課、重唱與表演唱、形體與舞蹈、室內樂與重修、鋼琴藝術指導。
師資隊伍
目前,音樂表演教師共有15人,涵蓋聲樂、鋼琴、器樂、理論等主干專業。其中高級職稱3人,博士、碩士占教師總數93.90%。
音樂舞蹈學院首任院長為音樂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平教授。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獲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評論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世界著名作曲家周龍、陳怡擔任音樂舞蹈學院客座教授。兼職教師主要由廣東省藝術造詣高、具備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教授擔任。
教學條件
音樂舞蹈學院坐落在學校東南隅一座獨立教學樓內,配備有可容納650人的音樂廳,容納150人的學術報告廳,管弦樂、合唱、舞蹈排練廳,多媒體音樂教室,數碼鋼琴教室,100余間鋼琴練習房,以及鋼琴、管弦樂器、民族樂器、打擊樂器、組合多媒體錄放音響等的相關教學設施。
音樂廳
學術報告廳
舞蹈教室
專業特色
音樂表演專業培養具有較扎實的音樂表演技術、音樂理論知識和一定的音樂創作水平,且具備較完備的中外音樂認知、音樂教育理論,以及具備多層藝術知識結構、多元文化素養的符合社會需求,特別是符合我國民族多元文化特征的專業音樂人才。
榮譽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