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專業
專業定位
音樂學(師范)專業緊扣國家發展需求,在新文科、新師范建設的背景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開展多種模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依據學生基礎和專業特點,堅持“重基礎、強技術、寬適應”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途徑,努力建設一流音樂學專業,培養應用型的本科教育人才,為社會作貢獻。
培養目標
音樂學(師范)專業培養具有音樂學基本理論素養、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好的專業技能,能夠在文化、教育、媒體、創編、樂器修造等某一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編輯、管理、制作等工作,并具有創新精神的專門人才。主修音樂教育的學生應掌握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和技能,具備音樂教育教學的能力。依托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生應完成音樂教育領域內相關專業技能、音樂理論、計算機電腦音樂制作等課程。
培養規格
學制:4年
學分:153學分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畢業要求:
1 [師德規范] 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知曉并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依法執教意識,立志成為“四有”好老師。
1.1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立德樹人為己任。
1.2熟悉并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 知曉并遵守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依法從教意識,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2 [教育情懷]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樂于為音樂教育事業服務。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和關愛學生,富有愛心、責任心,工作耐心、細心,立志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2.1具有正確的教育觀,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愿意從事音樂教育事業。
2.2認同中學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3能陳述正確學生觀的內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富有愛心和責任心,做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引路人。
3 [學科素養] 系統掌握音樂與舞蹈學科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理解音樂與舞蹈學科知識體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理解音樂與舞蹈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具有良好的音樂運用、文本解讀和審美鑒賞能力。了解音樂與舞蹈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了解本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對學習科學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3.1能較全面掌握音樂與舞蹈學科體系,有比較扎實的音樂基礎,具備整合音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音樂與舞蹈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有一定了解。
3.2掌握音樂與舞蹈學科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思想,了解現代音樂分支的基本知識和專業發展趨勢,了解音樂發展史和中國古代音樂的成就。理解音樂在社會生活的實際應用價值。
3.3了解音樂與舞蹈學科與計算機應用的密切關系及內在聯系,能夠把跨學科的知識整合形成音樂教學知識;了解音樂與舞蹈學科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和價值,并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
3.4善于整合運用音樂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備對音樂問題進行抽象概括化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具備良好的音樂表達能力。
4 [教學能力] 能依據中學音樂課程標準,針對中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運用教育理論、學習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現代教育技術,進行中學音樂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獲得教學體驗。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熟悉教學方法,形成初步的教學能力。掌握基本的音樂教學研究方法,具備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
4.1能陳述中學音樂課程標準基本內涵和要點,能針對中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運用教育理論、學習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行中學音樂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
4.2能運用基本教學技能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能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4.3了解教育科研方法,能針對具體的教學問題,進行初步的教學研究。
5 [班級指導] 樹立德育為先理念,了解中學德育原理與方法,具備一定的學生學習心理知識和心理輔導知識,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班級組織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方法,能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
5.1 能解釋德育為先理念,了解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把握中學德育目標、原理、內容與方法,掌握班級組織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方法。
5.2 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擔任或協助班主任工作,自覺運用德育理論知識和青春期心理輔導技能,幫助消除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困擾,獲得積極體驗。
6 [綜合育人] 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和養成教育規律。認識音樂與舞蹈學科的育人價值和優勢,能夠有機結合音樂教學進行育人活動。了解學校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育人內涵和方法,參與組織主題教育和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
6.1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和養成教育規律。
6.2認識音樂與舞蹈學科的育人價值和優勢,深入挖掘音樂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將育人滲透到音樂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6.3積極營造利于學生成長的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組織主題教育和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與引導。
7 [學會反思]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國內外基礎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改革發展動態。具有反思意識,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能嘗試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發現并解決教育教學問題。
7.1 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國內外基礎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改革發展動態。
7.2 具有反思意識,積極進行課程學習反思; 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嘗試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研究教育教學問題;能撰寫合格的畢業論文。
8 [溝通合作] 理解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積極參與團隊活動。掌握溝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的體驗。
8.1理解學習共同體的特點和作用,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積極參加學習小組或社團活動,在學習、活動中互相幫助,合作分享。
8.2掌握溝通合作技能,能夠在真實情境中專注傾聽、表達和討論,體會有效溝通在師生交流和家校合作中的價值。
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中,重視技術技能型課程、基礎理論課的開設,突出基礎理論課的多元開放特征。在音樂與舞蹈專業之間開設藝術通識課程(如藝術概論、藝術美學、藝術史論等)和相互間的學科滲透課程(如音樂名作欣賞、美術名作欣賞、舞蹈名作欣賞、書法名作欣賞等)。
1.主干學科:音樂與舞蹈學
2.核心課程: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學法、聲樂(鋼琴、器樂)、應用和聲、音樂作品分析、中國傳統音樂、西方音樂史、中國音樂史、視唱練耳、合唱(合奏)與指揮、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
3.公共實踐類課程和環節:入學教育、軍事訓練、勞動教育、畢業教育、校規校紀與安全教育、課外培養。
4.專業實踐類課程和環節:畢業音樂會、視唱練耳、合唱(合奏)與指揮、即興伴奏、第二樂器技能課、重唱與表演唱、形體與舞蹈、室內樂與重修、鋼琴藝術指導、計算機音樂編創。
師資隊伍
目前音樂學(師范)教師共有31人,涵蓋聲樂、鋼琴、器樂、作曲、合唱、音樂理論、教育理論等主干專業,其中廣東省教學名師1人,高級職稱5人,博士、碩士占教師總數96.70%。
音樂舞蹈學院首任院長為音樂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平教授。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獲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評論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世界著名作曲家周龍、陳怡擔任音樂舞蹈學院客座教授。兼職教師主要由廣東省藝術造詣高、具備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教授擔任。
教學條件
音樂舞蹈學院坐落在學校東南隅一座獨立教學樓內,配備有可容納650人的音樂廳,容納150人的學術報告廳,管弦樂、合唱、舞蹈排練廳,多媒體音樂教室,數碼鋼琴教室,100余間鋼琴練習房,以及鋼琴、管弦樂器、民族樂器、打擊樂器、組合多媒體錄放音響等的相關教學設施。
音樂廳
學術報告廳
舞蹈教室
專業特色
音樂學專業要求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專業訓練與創新實踐三方面循序漸進地綜合實踐教學課程,掌握基本技能,以及音樂創作與制作技能,并具備一定技術操作水平,強調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及應用能力,致力于培養符合時代要求及創意產業需求的創新人才。
榮譽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