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專業
專業定位
我校護理學專業基于“立足珠海市,面向廣東省,放眼粵港澳大灣區,培養創新型、應用型護理人才”的專業定位。傾力打造珠江口西岸乃至廣東省內具有特色的高水平醫學與健康科學人才培育搖籃。專業化護理人才的培養和護理學教育的專業建設是關系到護理事業發展和國家新醫科發展戰略的根本性問題,我校助力培養以應用型為目標的護理學專業人才,增加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模,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重要目標的實際行動和關鍵舉措。
培養目標
面向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時代健康事業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系統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職業價值、良好道德、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護理人才。具備基本臨床護理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富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和甘于奉獻精神的“寬視野、厚基礎、重人文、強實踐、高素質”應用復合型護理專業人才。
培養規格
學制:4年
學分:170學分
知識要求: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路線。掌握與護理相關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能力要求:掌握臨床護理技術和具有配合實施常用診療技術的能力。具有運用多學科知識評估、制定護理計劃并對不同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具有與護理對象和相關專業人員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技能。
素質要求: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健康而奮斗。珍視生命、關愛病人,熱愛護理事業。
課程體系
護理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與護理學科相關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礎醫學、基礎護理學、臨床護理學、預防醫學等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重視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婦幼護理、老年護理、中醫護理及康養護理等方面的能力訓練,從而掌握和具備護理學的相關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以及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核心課程
護理學、基礎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干學科。包括通識教育課程、醫學基礎課程、護理學專業課程、護理學人文社會科學等課程。
二、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公共實踐類:包括專業教育、軍事訓練、畢業教育、大學英語晨讀、課外培養。
專業實踐類:包括臨床各科醫院見習、早期臨床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學術訓練。
師資隊伍
我校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優勢,引入臨床一線醫務工作者參與教學活動,結合本校原有教師現已建成一支學緣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產教融合、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F有專兼職任教師共22人,其中專任教師17人,其中具有教授職稱8人、副教授職稱以上16人,碩士以上(含)學位以上16人,博士以上(含)學位13 人,另有兼職教師5人。護理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特點,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雙師型結構合理。
教學條件
根據培養適應“健康中國 2030”發展趨勢的復合型、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目標要求,本專業高度重視校內、外實習實踐教學環節,現已建成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室,正在建設護理學綜合實驗(訓)中心(2022年6月落成);已購進體質成分分析儀、生命體征檢測儀、四維彩超、無創血糖監測儀、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儀、經絡檢測儀、脈診儀、中頻治療儀、心肺復蘇訓練模型、基礎護理教學模型、婦幼護理教學模型、老年護理教學模型等教學設備,并持續不斷更新最新實驗教學設備,豐富實訓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應用性實訓項目。本專業堅持產教融合育人理念,目前已同珠海市人民醫院、珠海市金灣中心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等十余家省內外知名醫療、康復、保健、養老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教學實踐基地。
細胞學實驗教學
生理學實驗教學
組織學與胚胎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臨床醫院床旁見習教學
邀請教育部專家開展培養方案論證會
專業特色
一、專業特色:我校護理學專業注重專業基礎理論教育,早期接觸臨床實踐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功底和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領域,注重提升學生專業素質和解決問題實際能力的培養。開展“粵港澳聯動”、“課內外聯動”、“學研聯動”等多元化、互聯性合作。
二、畢業生專長:通過分階段人才培養具有較強業務能力、創新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適應灣區健康事業發展與變化所需的其他能力。
三、就業領域:醫療機構、保健機構等相關護理崗位群。
四、就業前景:我校護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將傾力打造成為珠江口西岸乃至廣東省內具有特色的高水平醫學與健康科學人才培育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