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專業定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的支柱學科,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是保障國家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進步與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科學基礎;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學科。本專業面向全國,依托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對新材料的產業布局,系統學習高分子材料的基礎理論和生產加工技能,為推動產業科技進步和提高綜合國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新型高分子材料為核心,以功能高分子材料為特色,培養具備系統高分子材料基本知識,既可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研發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擔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學、科技管理和生產經營工作。畢業生可以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也可從事與信息、光電、環保、生物醫藥以及制造領域相關的高分子材料研發、生產、性能檢測、質量監控和營銷等特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規格
本專業共計164學分,學生修完所有選定課程,應基本掌握材料的合成與制備工藝以及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掌握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備、性能優化的改性與配方設計、成型與加工技術、性能分析與測試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具有從事材料開發、成型加工、性能檢測和質量管理的知識和能力。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2.掌握材料加工工程的專業知識和技術。3.掌握材料制品的檢測、產品質量控制和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4.具有材料的設計、選用及正確的選擇生產工藝及設備的初步能力。5.具有本專業必需的機械、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6.具有研究開發新材料、新工藝和設備的初步能力。
課程體系
本專業依據材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及國家對新工科建設和應用型本科教學改革等要求,突出工程教育特點,適應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趨勢,注重專業與其他學科的滲透、交叉和融合,努力培養出具有扎實專業知識、能夠處理學科交叉實際生產問題、具有一定創新創業能力的優質工科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共計164學分,包括通識類課程、學科基礎課、專業課等。專業核心課程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現代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制備工藝、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及其相關實踐教學內容。
本專業高度重視實踐過程和實際效果。實踐教學環節共計51.94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31.83%。其中課堂教學部分(課程實驗實踐)23.94學分,實踐環節28學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0人,教授8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師資達到80%,雙師型教師2人。特聘教授2人,其中教育部“長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教師主持完成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50多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30余篇,已申請專利60項以上。
教學條件
本專業基礎實驗室面積為2100㎡,專業綜合實驗室面積為452㎡,創新實驗室面積為600㎡,各種儀器設備共計600余臺(套),設備總值超過1000萬元,包括材料合成、試樣制備、材料成型加工、材料性能測試等實驗操作技術,并學習使用造粒機、注射機、中空吹膜機、中空吹瓶機、流延膜機、3D打印機、電子掃描電鏡(SEM)、凝膠滲透色譜儀(GPC)、差示掃描量熱計(DSC)、X射線衍射儀(XRD)、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接觸角測量儀、毛細管流變儀、萬能試驗機等先進儀器設備進行材料的合成及結構與性能的分析。
造粒機
吹膜機
注射機
本專業在廣東省內和珠海市的相關企業建有實習基地,有二十多家企業是本專業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包括廣東康德萊醫療器械集團公司、長興材料工業(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市瑞晟新材料有限公司、廣東裕田霸力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坤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瀾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德燊環保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依托大灣區、面向廣東、輻射全國,以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發和生產制造為主要培養方向。培養學生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備及其成型與加工、性能檢測及失效分析、原材料和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具有專業特長。
畢業生可在新型能源、信息通訊、醫療器械、光電材料、生態環境、精細化學、建筑交通等領域從事與復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相關企業從事生產技術、材料開發、質量管理、技術管理及產品營銷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質量檢驗、商檢等部門從事材料科學方面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就業前景非常廣泛,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很多領域比如工業、建筑、醫用、航空、日用化工、機械加工、石油化工等領域都需要高分子材料專業的人才。學生畢業后可以到很多企業從事設計、開發、生存管理、市場經營等工作,也可以到政府部門從事行政管理、質量監督等工作以及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每年接近10%的畢業生考取研究生)。
榮譽獲獎
(一)獲得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基金3項
(二)獲得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項
(三)獲得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銅獎
(四)獲得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銀獎
(五)獲得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
(六)獲得第六屆“創青春”廣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
第六屆“創青春”廣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獎狀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