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化學專業
專業定位
應用化學專業是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廣東省民辦高等教育重點專業,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珠海市優勢學科。本專業瞄準國家化學及材料產業集群研發與創新發展需求,基于精細化學品和高分子材料化學分析檢測方向,旨在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較好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創新性和應用型化學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圍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化學、化學工程、材料科學和能源科學等學科領域從事各種行業的化學分析與檢測以及技術開發和生產管理等相關工作,能滿足基于精細化學品和高分子材料化學的分析檢測方向需求,有較好的就業渠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培養規格
本專業授予理學學位,學時165學時,學生畢業5年后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如下:
1.1 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定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職業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敬業愛崗、團結合作的職業精神。
1.2 運用本專業所需的數學、物理、計算機、英語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融合化學學科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化學、化學工程、材料科學和能源科學等學科領域相關的各種復雜體系的化學分析檢測問題,解決生產研究中配方分析、技術開發和生產管理等問題。
1.3 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時關注了解與生產研究息息相關的化學學科的研究前沿、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實現自我知識的拓展及能力的提升。
1.4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能夠在不同職能團隊中發揮特定的作用并具備承擔管理角色的能力。
課程體系
本專業以“金課”標準建設高質量課程,無機化學被認定為國家一流課程,有機化學被認定為廣東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廣東省一流課程。精心編寫全國應用型本科特色教材6部。
本專業要求在系統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還應加強化學工程基礎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核心課程主要有無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儀器分析及實驗、化工原理及實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表面化學、精細化學品化學、復雜物質剖析技術、現代分析測試技術、波譜分析、應用電化學、現代分析技術實驗、應用化學綜合與設計實驗。
師資隊伍
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講師9人,包括南粵優秀教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雙師型教師1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7人,占比85%,另有特聘教授負責專業教學,企業指導教師主要承擔實踐性課程。
近五年來教師承擔各類教改項目40項,總經費655萬元,發表教改論文21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3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件,承擔各類縱向橫向科研項目80項,總經費1480萬元。
教學條件
專業具有基礎實驗室24間,共2214 m2,專業綜合和科研創新實驗室10間,共1023 m2,其中基礎實驗室包含相關儀器設備500余件(或臺),總計550余萬元,綜合和創新實驗室包含相關儀器設備250余件(或臺),總計1000余萬元。擁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熱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儀、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大型化學儀器設備,并全部用于綜合實驗教學和創新科研實驗中。
依托本專業的廣東省“技術研究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有近50家合作企業和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強化校企深度合作,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化學人才和學生就業奠定了基礎。
專業特色
本專業注重加強基礎課平臺和專業技術課平臺建設,構建“基礎平臺+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組建由以教學名師、創新團隊和學科帶頭人為主的教學科研團隊,以創新、實踐和創業為目標,以省級一流課程和精品課程為主的專業基礎課程群和應用型教材打造基礎平臺,依托廣東省“技術研究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技術性為主的綜合性專業實驗和創新科研實驗打造專業技術平臺,以實踐性為主的近50家合作企業、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打造專業實踐平臺。
本專業已向社會輸送12屆畢業生,共1128人。畢業率及就業率超過96%,境內外考取研究生15%左右。且80%以上畢業生選擇廣東省內企業就業,為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輸送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一線應用型人才。
榮譽獲獎
依托“基礎平臺+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學生申報和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攀登計劃”、“挑戰杯”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及各專業技能大賽。近三年來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驗項目39項,獲得各類競賽省市級以上獎勵63項。公開發表論文24篇。
學生獲獎和發表論文